2 簡介
關節造影是將造影劑注入關節內,用以顯示一般X線片所不能顯示的關節軟骨、骺軟骨、關節內組織和關節囊的解剖結構、病理變化。常用造影劑為空氣或有機碘液,二者并用時,為雙重對比造影。關節造影多用于四肢大關節。顳頜關節造影亦常應用。
3 適應證
骺軟骨、關節軟骨及關節內軟骨盤損傷;關節軟骨壞死;關節內軟骨游離體;滑囊積液、滑囊炎;先天性髖脫位;急性化膿性關節炎原定為禁忌證,近年來國內報道急性期關節抽膿造影,對了解關節囊破壞情況和膿液向關節外蔓延范圍,常對外科治療有幫助,造影后無不良反應?,F按部位分述如下:
4 肩關節造影
從肩關節前方或后方穿刺,直達關節間隙內,注入35%泛影葡胺15~20ml,然后攝片,肩關節正位,肱骨外旋30°,內旋60°各一張,腋位一張。正常關節囊造影劑充盈近似半圓形,包繞肱骨頭。前面關節囊附著緣偏內,后面關節囊附著緣偏外。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周圍的滑膜鞘內均充有造影劑,中央密度減低的條帶陰影為肱二頭肌腱。盂唇和關節軟骨均呈密度減低的輪廓。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破裂或從結節間溝中脫出;腱鞘、橫韌帶、關節囊破裂后造影劑外溢,均能顯示清楚。肩袖破裂后造影劑可進入筋膜內。完全破裂則關節腔與肩峰下滑囊相通。冰凍肩表現為關節囊變小,邊緣不整,呈鋸齒狀,關節隱窩消失,二頭肌腱鞘及肩胛下滑囊均不顯影。
5 肘關節造影
很少應用,幼兒時肘關節肱骨髁骺軟骨骨折,平片不能確定有無髁間骨折,或不能確定關節內有無游離軟骨塊時,可于肘外側肱橈關節間隙內注入少量造影劑,以明確診斷,決定是否需要手術切開復位。
6 橈腕關節造影
腕部外傷疑有關節軟骨盤(三角軟骨)損傷者,可做此造影。經腕背部橈月關節間隙穿刺,注入35%泛影葡胺2~3ml。正常橈腕關節造影劑充盈呈橫位之弧形線條狀陰影,位于尺骨小頭遠端之局限密度減低區為關節軟骨盤,呈梭形或三角形,最厚可達5~8mm。該軟骨盤撕裂時,造影劑即經過裂隙進入遠端尺橈關節。側副韌帶撕裂時,則造影劑外溢。腕骨間韌帶損傷,造影劑即進入腕間關節內。
7 髖關節造影
主要用于先天性髖脫位。造影目的是能做到早期診斷;脫位明顯者決定能否手法復位;觀察治療后的關節結構變化。造影穿刺部位自髂前上嵴到恥骨聯合連線中點向外向下各1cm。于關節間隙內注入30~50%泛影葡胺3~5ml。造影表現為①髖臼淺而平,缺乏窩狀關節面。髖臼容量小于股骨頭者不能閉合復位。②關節盂唇內翻阻擋或盂唇看不到者多為盂緣內翻。③股骨頭小而扁圓。④股骨頭向外上方脫位后關節囊受牽扯呈葫蘆狀變形,中部狹窄。關節囊肥厚狹窄部失去彈性,造成股骨頭不能通過狹窄部,不能復位。⑤測量關節軟骨面至髖臼底皮質骨(淚痕線)之距離,明顯增大者、證明髖臼窩內充滿纖維組織。上述病理改變均影響閉合手法復位。
8 膝關節造影
主要是了解半月板損傷情況。于髕骨內上緣或外上緣穿刺注入6ml有機碘液。拔針后按著針眼、防止造影劑外溢。并立即活動關節,包括牽扯、旋轉、屈伸等,使造影劑進入裂隙內。攝片6張,前后和后前正位,內、外旋斜位,必須以髕骨中點為指針保證傾斜45°。膝關節充氣造影和雙重對比造影,由于重疊陰影較多,不如單純碘水造影效果好。正常半月板呈三角形,底邊在關節邊緣,附著于關節囊韌帶之上。尖端銳利,指向股骨髁間隆突。內外半月板前角及體部長約6~10mm,后角均較長,約14mm。半月板損傷有縱行、橫行及水平撕裂。裂隙內充以氣體或碘液,表現為透亮的或致密的線條樣陰影??v行撕裂顯示為垂直裂縫。橫行撕裂后,局部軟骨吸收,形成缺損,則半月板三角形陰影變短,尖端變鈍。水平撕裂可見三角形半月板之中有水平裂縫。半月板縱行撕裂后軟骨變性吸收,裂隙增寬,關節內大部為造影劑充填、即為桶柄式撕裂。盤狀半月板為先天發育畸形,X線表現為半月板變長變厚,尖端可直達髁間隆突。國內報道半月板損傷X線造影診斷正確率可達68~83%,特別是內側半月板撕裂的診斷正確率可達96%。
9 踝關節造影
很少應用。發病10天以內的踝關節化膿性關節炎,可做關節穿刺抽膿造影。主要原則是盡量抽膿,關節內注入造影劑不要超過抽出膿液量?;虺槎嗌倌摼妥⑷攵嗌僭煊皠?。造影目的是了解關節囊破壞后膿液向關節外流散情況。踝關節化膿性關節炎早期膿液可沿脛腓骨間膜向上蔓延,可侵犯距下關節,或向足底蔓延。造影可清晰顯示膿腫大小及范圍,便于外科早期徹底引流,收到良好治療效果。其他關節如髖、膝、肩、肘、腕各關節急性化膿感染均可進行關節穿刺抽膿造影,都可顯示出關節囊、韌帶破壞程度及膿腫蔓延范圍。
10 注意項
出現關節造影一般是因為韌帶和肌腱撕裂、關節囊炎癥粘連等疾病所導致的,所以出現關節造影的患者是需要盡早的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治療的。對于撕裂的患者一般是需要采取藥物或者是手術治療的,對于粘連的患者是需要采取藥物治療的